饮料工业

 


基础研究

  • 七大名梨果实品质比较分析

    黄莹萍;熊桔;罗玫;金花;罗建平;

    该文选择七大名梨成熟期果实为试材,从果实的主要感官特性及营养成分两方面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感官特性指标包括果皮颜色、单果重、果实香气、果肉粗细度、果汁含量、果肉甜度等,营养成分指标包括钾、磷、总糖、总酸、总氨基态氮、熊果苷等。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梨果实在外观、口感、香气及营养成分上有显著区别,可选择不同品种梨果进行梨汁加工,以满足不同饮料产品需求。

    2019年05期 v.22;No.18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油菜秸秆的成分分析研究

    袁悦;

    本文采用范式洗涤纤维法对油菜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测定成分所需的条件。结果表明,测定油菜秸秆成分的最佳条件为:洗涤剂浓度为20%,悬浊液煮沸时间为1h,H_2SO_4酸解时间为3h,H_2SO_4浓度为72%,各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次序为:H_2SO_4酸解时间>洗涤剂浓度>悬浊液的煮沸时间>H_2SO_4浓度。

    2019年05期 v.22;No.186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6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对甘草感官品质改良的研究

    刘少阳;刘忠思;王飞;豆康宁;

    该文研究了微生物发酵法、蒸煮法、冷冻干燥法、食品添加剂法、碳酸化法对甘草提取液感官品质的改良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法和蒸煮法对甘草提取液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作用。冷冻干燥法对甘草提取液的气味具有改良效果。食品添加剂法和碳酸化法对甘草提取液的滋味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微生物发酵法、蒸煮法、冷冻干燥法、食品添加剂法、碳酸化法对甘草感官品质的改良都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中微生物发酵法效果最好。

    2019年05期 v.22;No.186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芪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王超;谢蓝华;杜冰;

    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不同有机溶剂分别对经预处理后的黄芪浸膏进行萃取。采用滤纸片法对各萃取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各萃取物对试验菌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菌能力不同,其中正丁醇相提取物对供试菌种的抑菌效果最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21.4mm,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14.7mm,经逐级萃取后留在水相中的提取物无抑菌能力。黄芪提取物对细菌的抑菌能力大于真菌,且抑菌活性具有较好的耐热性。

    2019年05期 v.22;No.186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7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科技信息与行业动态

  • 研究表明:菜单上标注食品卡路里可以使饮食更加健康

    <正>英国一项研究发现,在菜单上标注食品卡路里信息的餐馆所出售的食物比不标注的餐厅提供的食品更健康。根据剑桥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该研究背后的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政府政策强制执行菜单标签,那么它将鼓励餐馆提供更健康的食品,更有利于公共健康。

    2019年05期 v.22;No.186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研究发现:白藜芦醇苷可降低餐后血糖

    <正>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植被恢复与药用植物资源课题组发现,白藜芦醇苷可降低餐后血糖,该研究为开发治疗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提供了备选化合物。白藜芦醇苷在植物中分布广,含量较高,目前至少已经在70余种植物中发现了白藜芦醇苷,此次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植被恢复与药用植物资源课题组系在唐古特大黄中发现该种药效。

    2019年05期 v.22;No.186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食品和化学毒物学》报道咖啡豆壳有助于减轻炎症和胰岛素抵抗

    <正>咖啡豆壳是咖啡生产环节的副产品,通常被用作肥料等。美国一项研究新近发现,咖啡豆壳的提取物能够减缓实验小鼠体内与肥胖相关的炎症,还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究人员带领的团队从咖啡豆外壳和烘焙后脱落的"银皮"中提取原儿茶酸和五倍子酸两种酚类物质,并用这些物质对小鼠的脂肪细胞进行处理,观察小鼠体内的巨噬细胞和脂肪细胞以及相关激素变化,还有炎症通路的反应。

    2019年05期 v.22;No.186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绿茶里有种成分可用来精确给药

    <正>据"新华网"报道,中国科研团队发现,绿茶中的一种天然小分子可以成为细胞的"操纵手",让某种定制的细胞"听话",从而定时、定量释放治疗药物。研究团队近日发表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论文说,他们利用绿茶的次级代谢产物原儿茶酸,设计合成了一种转基因表达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像"开关"一样可受原儿茶酸的调控。

    2019年05期 v.22;No.186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儿科肠胃病学与营养》报道A2蛋白质或有更多益处

    <正>自1993年新西兰儿科医生发现A2β-酪蛋白(以下简称"A2蛋白质牛奶")以来,科学界对A2蛋白质的研究就从未停止,研究范围的扩大使A2蛋白质的更多益处被发现。近日,由中澳两国专家联合完成的《普通牛奶与只含A2β-酪蛋白的牛奶对中国儿童消化的影响:一项随机研究》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儿科肠胃病学与营养》杂志(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简称"JPGN")发表。该项研究发现,只含A2蛋白质的牛奶可减轻中国学龄前

    2019年05期 v.22;No.186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科学家在苔类植物中发现一种新黄酮类色素

    <正>近期,植物食品领域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型黄酮类色素,这种色素被命名为"auronidins",这个开拓性发现对被命名为"anthocyanins(花青素)"的黄酮类物质发起了挑战。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9月16日的知名期刊《美国科学院报》(PNAS)期刊上。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类植物营养素,存在于绝大多数的水果和蔬菜中;和类胡萝卜素一起赋予水果和蔬菜丰富的色彩。

    2019年05期 v.22;No.186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科研人员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异养培养

    <正>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投资开发公司微藻生物科技中心与暨南大学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近期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异养培养,突破了微藻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关键瓶颈。微藻是单细胞生物,可以用作生产能源、食品、饲料的原料,在工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异养培养是一种新型的微藻生物质生产方式,与传统的光自养培养相比具有效率高、可控性高、易于工业化生产的优势。受技术水平所限,当前微藻在异养培养条件下能够达到生物量浓度仍然很低,制约了微藻的工业化应用。

    2019年05期 v.22;No.186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乳蛋白在饮料中的应用

    <正>据一项由国际食品信息委员会进行的食品和健康调查,蛋白质是美国的消费者最希望摄入的营养素。这一研究还表明,消费者对蛋白质的需求不仅体现在购买传统的制品,他们也愿意接受乳蛋白作为高质量的蛋白质来源。乳蛋白能提供饱腹感,抑制饥饿并帮助机体保持肌肉。饮料市场的增长方向正逐渐转向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营养和多样化益处的产品。

    2019年05期 v.22;No.186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8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生产工艺

  • 复合型花生豆芽苗饮料的工艺研究

    陈晓镝;唐朝庆;彭凌;

    以萌芽3d的花生、大豆的芽苗为主要原料,通过对其总黄酮、白藜芦醇等生物活性成分的分析,调制出一款植物蛋白饮料。结果表明:发芽后的种仁,其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粗脂肪、灰分等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氨基酸态氮、总黄酮、白藜芦醇含量则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白藜芦醇≥15.12(mg/L),总黄酮≥3×10~4(mg/L),氨基酸态氮≥2.96×10~3(mg/L)。饮料工艺及配方为:花生芽汁料液比=1∶8(g/m L),磨浆温度60℃,pH值8;黄豆芽汁料液比=1∶9(g/mL),磨浆温度80℃,pH值8.5;花生芽汁∶黄豆芽汁=1∶2(mL/mL),汁液占总量的50%,蔗糖8%,食盐0.025%;单甘脂∶蔗糖酯为1∶1(m/m),占总量的0.05%;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2∶1∶1(m/m/m),占总量的0.2%。饮料呈乳白色,稳定性良好,口感柔和细腻,营养丰富,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价值。

    2019年05期 v.22;No.186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冷萃咖啡生产中的过滤可行性研究

    张磊;宋明宇;邱瑾;

    随着生活方式的丰富,罐装即饮冷萃咖啡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采用膜过滤的方式对高浊度冷萃咖啡进行除菌处理,是对滤膜材料的巨大挑战。只有膜材料具有足够高的过滤载量,才会对生产企业具有量产意义。本文测试了尼龙、聚醚砜等不同的膜材料采用φ47mm恒流过滤装置,过滤冷萃咖啡时的载量。结果表明:采用尼龙膜过滤冷萃咖啡时,载量可达1375L/m~2,即量产冷萃咖啡进行膜过滤除菌是可行的。

    2019年05期 v.22;No.186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6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植物乳杆菌发酵陈皮柑饮料的工艺优化与分析

    陈亚楠;汪云阳;王德行;丁钦然;谭顺冬;罗学刚;

    采用陈皮柑果肉为主要原料,应用植物乳杆菌CGMCC8198发酵制作乳酸菌发酵饮料,通过实验得到适宜的配方为陈皮柑净果∶水=5∶3(g/m L)、木糖醇添加量10%、β-环糊精量0.8%。适宜的发酵条件是植物乳杆菌CGMCC8198接种量2%、发酵温度26℃、发酵时间7h。发酵后,饮料中的还原糖较原果汁有所提升,黄酮、多酚含量较原果汁均有所下降。分别在室温(25℃)与冷藏温度(4℃)下储存28d后,4℃饮料活菌数始终维持在10~8CFU/m L左右,而25℃饮料活菌数则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浮动范围在10~6~10~(11)CFU/m L之间。此款饮料具有很强抗氧化能力,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高达99.14%和93.58%。发酵后的饮料外观均一、稳定,口感酸甜适中,风味独特,有陈皮柑独特的清香。

    2019年05期 v.22;No.186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8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低糖苦瓜绿茶复合饮料的研制

    付兴周;张瑞;付一凡;

    以新鲜苦瓜、绿茶为主料,木糖醇、蔗糖及柠檬酸等为辅料,研制新型清凉保健茶饮料。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方法,以感官评价为依据研制低糖苦瓜绿茶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苦瓜汁添加量为7%,绿茶浸提液添加量为20%,木糖醇与蔗糖总量为6%(质量比为1∶1),柠檬酸添加量为0.2%,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以此组合制得的产品色泽浅绿、香气协调、酸甜适中、质地澄清均一、后味绵长,茶多酚含量342mg/kg、可溶性固形物5.2%、pH5.8。

    2019年05期 v.22;No.186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响应面法优化伏牛山野生猕猴桃果酒酿造工艺

    雷昌贵;孟宇竹;陈锦屏;蔡花真;

    【目的】以伏牛山产野生猕猴桃为原料,酿造野生猕猴桃果酒。【方法】通过响应面法分析野生猕猴桃果酒的酿造工艺条件。在酵母菌种筛选、果胶酶添加量、酵母接种量、酿造温度、酿造时间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并进行响应面法分析优化其工艺参数。【结果】通过实验获得酒液颜色呈淡黄色,酒体清亮透明,具有原果实特有的香气和滋味,酒香浓郁,柔和,无异味的猕猴桃果酒。【结论】伏牛山野生猕猴桃果酒最佳酿造条件为:酵母菌种为法国帝伯仕(L-AU),果胶酶添加量为0.5%,酵母接种量2.1g/10kg,酿造温度22℃,酿造时间10d,在此条件下酿造野生猕猴桃果酒,酒精度为9.9%,感官评分85.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0.7%。

    2019年05期 v.22;No.186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7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检测分析

  • 食品检验中风险识别与防控探讨

    崔洁;李忠华;杜利君;

    本文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 214-2017)的基本思路,针对食品检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了具体识别和防控的探讨。与高深的理论框架不同的是,本文从细微处着眼,紧密联系检验检测实际,提出的风险防控措施更具有可操作性,可为同类实验室提供参考。

    2019年05期 v.22;No.186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桔不同果实部位的香气分析及天然风味金桔香精的调配技术

    谢妍纯;陈仲娜;林晓珊;张海智;

    为扩大金桔的开发利用,优化金桔风味的产品口味,深入研究金桔肉、金桔汁、金桔皮3种部位的香气成分特征及差异。采用热脱附法提取样品的香气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及氢火焰离子检测器法(GC-MSD-FID)进行分析。选取3种部位的重要香气成分调配成基础的天然风味金桔香精,再通过调整部分香气成分用量及添加不同部位特有的香气成分调配成不同香气方向的天然风味金桔香精。

    2019年05期 v.22;No.186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刺梨中镉的不确定度评定

    李志;冉茂乾;陈露;徐孟怀;游元丁;焦彦朝;

    根据GB 5009.15-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的有关规定,建立了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刺梨中镉元素含量的不确定度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及其量化各因素不确定度并进行合成。结果表明,样品上机测定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贡献最大,贡献率为84.1%;其次为标准溶液配制,贡献率为13.4%。当刺梨中镉元素含量为0.0138mg/kg,其扩展不确定为0.0014mg/kg(P=95%,k=2)。

    2019年05期 v.22;No.186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机械装备

  • 蒸发器的预热问题

    刘殿宇;

    料液进入蒸发器分为低于沸点、等于沸点或高于沸点三种,对于蒸发器尤其是降膜式蒸发器来说,低于沸点进料一般都需要将料液温度预热至沸点或沸点以上温度才能进入到蒸发器内进行蒸发。无论何种蒸发器低温进料蒸发与高温蒸发效果完全两样,本文就此进行阐述。

    2019年05期 v.22;No.186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食品饮料行业的穿梭式立体仓库设计

    沙舟;陆鹏飞;印刚;

    电商的快速发展、制造业的转型和土地成本的增加等因素推动了仓储自动化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也迎来了需求暴涨的大好局面。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食品饮料企业把目光投向仓储物流领域。本文将分析食品饮料行业仓库的现状与需求,密集式仓库与堆垛机式仓库的对比分析,穿梭式立体仓库的功能和规划,并从多个方面阐述食品饮料行业仓库项目的立项、选择和规划。

    2019年05期 v.22;No.186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6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乳酸菌发酵植物基饮料的研究进展

    韦金娜;朱宝生;龙琳;

    乳酸菌发酵植物基饮料是指以植物或植物抽提物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后,辅以其他原料或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的、且酒精含量小于1%(体积分数)的饮料。从乳酸菌出发,介绍分类、作用机理等,并重点阐述发酵植物基饮料分类及研究进展,对未来乳酸菌发酵植物饮料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2019年05期 v.22;No.186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3K]
    [下载次数:2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浅谈水中重金属的污染来源和危害及去除方法

    侯秀娟;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水资源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危害到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命健康。对水中重金属的污染来源做了简要分析,并对常见重金属污染物的危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同时列举了水中重金属的去除方法。

    2019年05期 v.22;No.186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2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