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清渠
1997年12月份在漳州召开的“茶饮料开发与发展研讨会”给我国茶饮料行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促进作用。这一年来不论在产量上、品种上、包装形式上都起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产品质量上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在发展过程中不免还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去年的会上曾向大家介绍...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石煌
1新概念美国现在市场上所出售的“茶饮料”(指以工业化方式生产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茶水(不加任何辅料),犹如家庭自泡茶,以乌龙茶为主;另一类通称冰茶(icedtea),是一种调味茶。第一类的纯茶水,几乎是全部销在东方人(日本、中国、韩国)为主的市场...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士先,于志方
经过多次研究,从产品的天然性、保健性、营养平衡以及抗氧化保鲜、防止固形物的沉淀等方面进行实验,采用数学正交设计方法,解决了胡萝卜汁营养饮料生产中的技术关键,并在稳定剂的保护下得到了一种全天然、全营养、味美色艳的强身健体饮用佳品。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杨昌照
1目前的概况1998年我国饮料工业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依靠广大饮料工业员工的努力,克服了东南亚危机和百年不遇的洪灾带来的消极影响,仍然取得较快的发展速度,饮料总产量在1997年1068万吨的基础上,仍有20%左右的增长速度,预计将达到120...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徐永成
1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包含和体现了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2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影
选择具有独特风味的乌龙茶为研究对象,以乌龙茶的浸提液(NO3样品)为参照,采用GC-MS方法来分析喷雾干燥产品(NO1样品)和冷冻干燥产品(NO5样品)风味物质的种类数量及含量上的差别,即香气组分种类的丰富度以及组份比的协调性的变化状况,以此来阐述速溶茶生产工艺对其产品风味的影响。并且做了相应的感官评定实验,从茶的香气、汤色、滋味上进行评定,从两方面说明了冷冻干燥工艺速溶茶风味的影响较小,是较理想的生产工艺。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韩驰
简要介绍了茶的保健作用,对茶中有效成分进行了筛检,探讨了茶的防癌作用机理。并对癌症高危人群,如:口腔粘膜白斑患者、吸烟引起的人体DNA损伤及血清甲胎蛋白(AFP)持续低滴度阳性健康人进行了干预试验,为茶在人体(群)中防癌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罗龙新
讨论了茶饮料中主要化学成分在茶饮料加工中的变化及pH值、温度对这些成分和品质的影响,并给出了上述因素的最佳参数。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7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岳鹏翔
研究了速溶茶茶液浊度与咖啡碱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咖啡碱及用超临界CO2脱除咖啡碱,速溶茶茶液的浊度与咖啡碱含量成显著的正相关。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曾祥奎,陈长武
介绍了超滤系统的构成、原理、应用与膜的养护,对超滤在生产应用中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梁月荣,陆建良,马辉
研究了4种不同化合物对绿茶水高温灭菌过程防褐变的作用。证明四硼酸钠和亚硫酸钠能够显著抑制高温灭菌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L-抗坏血酸和半胱氨酸对高温灭菌过程茶多酚的氧化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茶汤亮度明显提高。L-抗坏血酸与半胱氨酸和亚硫酸钠组合处理对绿茶水的保质效果优于L-抗坏血酸单独处理效果。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